第(2/3)页 以前凌墨萧总担心幽州城人少,千里荒无人烟。兵力补充不足,后勤不够。 现在才知,只要你有强大的实力,让百姓安心,百姓自然就聚拢而来。 部下一个接一个地报告好消息,追杀鞑子残军的部队已经回来,除了最早逃走的那一支,其他鞑子尽数被杀。 不过我军伤亡也很惨重,护送王妃的一千亲卫,死了六百余人,剩下的皆有伤。 吴有仁的那支东宫护卫和奴隶,活下来的不足百人。其余要么被杀要么被俘。 王妃抢到手的那批财物,只余六成,四成被鞑子带走。 凌墨萧再一次问那个重复了多次的问题:“可有找到莫先生?” 部下惭愧低头:“没有,全无线索。” 生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 有人提醒:“也许被鞑子俘虏。” 庞先生轻叹一声: “若是旁人,鞑子会提要求交换俘虏。但莫先生,只怕是宁死也不会透露自己的身份。” 若是陈星耀之流,只怕早就跟鞑子哭求,愿意拿银金换取自由,甚至出卖大夏,也要活命。 可是莫修谨被俘,绝对是宁可自裁,也不让自己成为要挟凌王的人质。 对于这一点,莫修谨和他的王妃表妹,到是挺像的。 凌王妃被主将挟持之时,同样是宁可自裁也不愿意被俘。 幸好,王爷去的及时,否则,王妃只怕已经陨命了。 思及此,庞先生看一眼凌王,王妃若真没了,王爷会发疯的。 庞先生同时惋惜的是,莫修谨之聪慧极为少见,这样一个军师苗子就这么凋零在幽州了吗? 凌墨萧沉思片刻后道:“让异族马商去北疆行商时,打探俘虏线索。” 鞑子才受重挫,对汉人正是防备极深之时,只有与之交易过的异族,还有机会查到线索。 有官员喜报:“从山东逃来的流民有近千人,已安置妥当。” 这个消息让凌墨萧高兴不起来,诚然投奔来幽州的百姓越多,他应该越高兴才是。 但是,连富裕的山东都有流民,可见士族对百姓的迫害有多深! 再者,流民不往南逃,不往长安逃,而往边关逃,这是史无前例的。 除了说明他凌王的名声响亮,受百姓敬重,愿意信任他,才来他麾下讨生活。 也说明,南边的州城闭城门,禁止流民进入。 而往长安的路途亦不安全,匪患丛生,缺少过冬物资,很难走到长安。 所以底层百姓才往幽州跑…… 想到深层原因,凌墨萧如何高兴的起来? 山东情况那么差,还能给东宫送那么丰富的礼物,士族是对百姓敲骨吸髓啊! 沈冬素让莫修谨写的那份折子,什么吴有仁自愿投奔幽州,献上重礼。 自然不必再上呈朝廷,因为凌墨萧有了更好的理由,也是事实。 鞑子不知从何处听闻东宫有批物资途经幽州,提前设伏,杀东宫护卫和奴隶。 有一护卫逃脱报信,凌王带人诛灭鞑子。可惜物资被鞑子尽数抢去…… 不管东宫信不信,反正本王是没拿,有本事你找鞑子要去。 然后就是哭穷,以前凌墨萧还觉得不好意思哭穷,堂堂亲王,总伸手要东西,多丢脸啊! 但见上次冬素一封信,哭来那么多物资,凌墨萧彻底醒悟了,丢脸有什么要紧的! 他丢一点脸,幽州百姓和将士,就少丢一些命! 先跟皇上哭,眼看寒冬将至,过冬的物资不足。将士身着单衣,不光要对抗鞑子,还要对抗严寒…… 长冬漠北,百丈寒冰,光吃米粮根本没力气杀敌。将士总得吃些油水吧。 再给东宫和山东士族上眼角,山东灾情严重,灾民都往幽州逃。 而山东大户还能给东宫送那么重的礼物!关键是送到了也好,相信太子定会用到民政上面。 结果被鞑子抢去了,幽州军为救东宫护卫,同样死伤惨重…… 这份折子是跟凌王夜袭鞑子营地,杀鞑子主将,大胜而归的消息一起送的。 朝廷就算为了东宫的面子,包庇山东士族,密而不宣,肯定是不行的。 你要不宣,那就连凌王大捷的消息也瞒了,可惜沿途已经传开,根本瞒不住。 以上种种,凌墨萧还有一个目地,那就是将冬素被鞑子主将挟持之事,掩盖起来。 不管是他夜袭鞑子营地,将王妃送出城之事。 还是王妃抢了东宫物资,遭遇鞑子埋伏之事。 全都只字未提,好像沈冬素从头到尾,都安安静静地呆在幽州王府里一样。 因为凌墨萧太知道长安那些勋贵士族,还有东宫,知道此事后会怎么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