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凌王手握重兵,在山东道只手遮天,杀人如麻,民不聊生…… 反正这道折了上写的,好像不是去镇守边关的凌王,而是无恶不作的奸臣,比鞑子还可恶。 这参人就像后世网上放的谣言,太过离谱,可信度就不高了。 所以先是这一道折子的时候,百官是不信的。 你参凌王别的可信,参他好色成性,纳百个贵妾,这实在没有可信度! 可这样的折子接二连三地飞到长安,那些被凌墨萧抄家的士族,送到本家的信也到了。 这就由不得百官不信,很快整个长安城都在议论这件事。 更可笑的是,本来士族想重点治的,是凌王带强兵进入州城,灭了好几个士家的罪。 但从古至今,普通人对花边新闻总是格外关注。 全城议论凌王杀人的到少了,都在议论凌王纳一百个妾的事。 太子党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,让皇上严惩凌王,还边关各州城一个朗朗乾坤。 特别是太子,他在早朝时慷慨激昂,好像亲眼看到凌墨萧杀人抢贵女一样。 说的口水横飞,大有凌王不除,天理何在的架势。 若是凌王如今在长安,太子都会亲手去为国除害了。 男人们讨论的是凌王,而女人们讨论的自然是凌王妃。 这个消息传不到冷宫,皇后目前是近乎疯颠之状,也没人敢跟她说外界的消息。 但东宫自然是传到了,特别是太子每天都很开心,回到东宫就开始疼骂凌王,笑着说这回他死定了。 太子妃面上不显,心中却对此事极为怀疑,她相信,凌王绝不是那种人。 同时还在担心凌王妃,那个农女王妃,在长安受尽贵女贵妇的白眼和轻视。 不顾边关动荡艰苦,千里迢迢去幽州寻夫,不管事情真相如何,此事总归于她不利,若凌王真对不起她,她该多伤心啊。 至于李林玉,则是和太子一样开心,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开心,甚至有一种多年憋屈的恶气,终于吐出来了的爽感。 当初凌墨萧娶那个农女,在长安时当众对那农女,亲近不已。那场景,哪怕隔了这么久,想起来,还是想针一样刺着她的心。 她无数次深夜都会想像,若当初她没和凌墨萧退亲,而是嫁给他为正妃。 现在也不会在东宫受张朝英欺压,也不会生了儿子地位也没抬高。 不过再一样,待太子登基,她的儿子就是长子,她就是贵女,这又是凌王给不了的。 可是她就是不希望凌王妃幸福,她就是看不惯凌王用那种深情的眼神,去看着另一个女人。 如今好了,原来凌王跟太子一样,也是好色之徒。那个农女没有家世,没有后台。 依仗的不过是凌王的宠爱,如今凌王不爱她了,看她以后还怎么嚣张! 当初她在长安,我还要向她这个正妃行礼问安! 且看下次她回长安,我一定要将她踩到脚下!皇后没做到的事,就由我李林玉做到! 另一个担心冬素的人,自然是姜氏。她听到满城风言风语,先是焦急地向姜家打听。 因为姜家年前有派一支商队到幽州,又找出上次冬素给她的信,反复地看。 想从字里行间看出,凌王妃有没有为难之事。 待冷静下来,姜氏才觉得此事不会这么简单,她还是别瞎打听,等着姜宏的信要紧。 她在听到柳侯嘲讽凌王,挺会装的,当初病瘫了娶个农女王妃,如今一去边关就本性暴露。 姜氏忍着怒意冷声问:“这么说当初娶我的时候,侯爷装的也挺好。” “这是边关有什么魔力吗?男人一去了,就被美色迷住?” “只希望凌王的运气好一点,纳的妾不会那么恶毒。” 柳侯瞬间脸色青白,他纳的肖氏如今则是他的耻辱。 说起来他还要感觉凌王才对,在凌王的事没传到长安之前,满长安人茶余饭后议论的,都是他的事。 他才三十岁,就不能生育了。还是被自己的妾室下的药,这样的情况,也是百年难得一闻。 柳侯现在可不敢骂姜氏,一骂她就带着宝儿去庄子上小住,府上万事不管。 没钱的日子有多难熬,他可是记忆深刻。 所以他什么也没说,一甩袖子去了新纳的妾室院子。他悄悄从江湖上买了偏方,说不定还有生子的可能。 且说如今整个长安城,上至皇亲,下到走卒,市井巷道,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在议论着幽州的事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