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原子城,顾名思义,就是研究原子能的地方。 其实,就是研究原子弹的地方。 为了确保原子弹研究不至于外泄,在过去的两年间,五万余名日本战俘在婆罗洲的雨林腹地,建立了这座原子城,说是城市,其实也就是座仅仅只有六千多人的小城而已。 除非了两千余名驻军之外,这里云集着上千名南洋第一流的物理学家、化学家等各个领域内的专家,而且,每年都有新的研究人员补充进来。 “三年前,在您的命令下,我们开始了对原子能的基础性研究。在过去的三年中,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……” 跟在李毅安的身边,古斯塔夫·赫兹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,他不仅是南洋大学物理系主任,同样还是南洋核计划的负责人。 “去年,我们在南洋大学建成了南洋也是亚洲首个铀-石墨实验反应堆投产,该反应堆能够进行受控核裂变自发链式反应。在启堆时,需要在铀块的堆芯中填入最大剂量的钚块——1~2毫伽。通过实验堆的帮助,我们的科研人员找到了能定量监控铀和使用其物理特性的方法,并运用这种方法对原子城第94号元素工厂生产反应堆的装卸料过程进行质量审查。” 古斯塔夫口中的“第94号元素”,就是“钚”,相比于铀235的生产,钚的生产更简单一些,这也是为什么印度、高丽等国第一枚原子弹都选择钚的原因。毕竟核武器中最难的其实不是设计问题,而是如何获取燃料。 “第94号元素工厂项目的交付日期,定在明年的7月前。与实验反应堆不同,生产反应堆需要约150吨金属铀和超过1千吨的石墨,还拥有体积达几千立方米的强制水冷系统……” 介绍94号元素工厂的进度,古斯坦夫最后又特意强调道。 “那也就是五二年了!” 在此之前,在“核和平”的威慑下,冷战应该不会变成热战,但是南洋也需要为那个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准备。 “五二年岁末之前,先生,吴博士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,在她的帮助下,我们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,结合之前获得部分资料,我们现在已基本掌握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。” 对于这个结果,李毅安并不觉得的意外,南洋的核计划云集了一批德国最优秀的物理学家,化学家,再加上“九头蛇”提供的部分情报资料,让这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。而吴健雄的到来,也加快了研究进度。 “或许,最终进度表会完成,但是,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。” 在袁家骝的餐厅里,放下手中的筷子,袁家骝说道。 “哦?铀?什么问题?” 李毅安扭头看着古斯塔夫,问道。 “我们在铀提取上碰到了问题,” 第(1/3)页